close

手腳變肥 可不是中年發福



聯合報 2009/06/26

「我的腳一直變寬變大,都買不到鞋子了!」50多歲婦人向醫師抱怨手腳又肥又大,她自認是中年發福,後經抽血檢驗發現她內分泌異常且有心臟衰竭現象,是典型的肢端肥大症患者。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醫師鄭文郁昨天指出,好發於40至50歲的肢端肥大症,與成年後生長激素分泌過量有關,大部分都是腦下垂體腺瘤引起,進而造成手腳軟組織增大、骨骼突出等典型的外貌表徵改變,還會伴隨著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若沒有及早發現,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及健康。

鄭文郁說,肢端肥大症病程發展緩慢,從開始到明顯外觀變化約5至10年,很多病友易將外表臉型或體型變化誤以為「老化」,是目前臨床治療的一大阻礙。若能及早發現,有七成以上病友可以獲得控制,降低死亡率。

肢端肥大症是罕見疾病,盛行率為每百萬人口約40至60人,目前台灣約有八百多位病友,每年約新增60位。鄭文郁說,三國志記載,劉備「手長過膝,髀肉增生,耳大垂肩」,且「不須攬鏡自照,眼睛餘光也可以看到耳垂」,劉備極可能正是肢端肥大症患者。

鄭文郁指出,對於因腫瘤導致的肢端肥大症,臨床治療以手術為第一線,但大多數患者發現時間較晚,手術可能無法完全清除腫瘤,且手術亦可能發生併發症或影響荷爾蒙分泌,術後仍須長期追蹤治療。

針對不適合手術或手術失敗的患者,則改以藥物治療。鄭文郁說,目前的主要治療藥物「體制素類似物」可減少生長激素的分泌,進而控制腫瘤大小,但一個月要打一針,每針費用近4萬元,且至少須持續注射一年以上。

肢端肥大症14項自我檢測指標

1.頭痛

2.臉部特徵變粗,

如額頭鼻唇舌顎(下巴)

3.皮贅(好發於腋下或頸部)

4.肌肉無力疲勞

5.軟組織腫脹(例如耳垂、鼻頭)

6.性無能經期亂(無月經)

7.手、腳逐步擴大(鞋子、戒指或手套穿戴不下)

8.視覺問題 (例如視力模糊)

9.鼻塞

10.睡眠呼吸中止症

11.皮膚變化(包括增厚、出油)

12.甲狀腺腫

13.腕部隧道症

14.關節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芊芊 的頭像
    芊芊

    芊芊說說

    芊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