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浪費,還是救命? 
過度醫療誰的錯?
 

醫療成了商品,就像買東西刷條碼一樣, 
當醫生拿著掃描器,為你開出一樣樣藥品、檢查、治療, 
卻可能同時刷掉你的健康與荷包,也浪費健保資源。 
台灣人看病多、吃藥多、檢查多、開刀多, 
已造成過度醫療的扭曲現象。 
面對鼓勵醫生衝量的健保制度、營利導向的醫院、 
有錢一起賺的藥商/儀器商, 
你要如何才能聰明自保、減低風險?醫界又要如何改變? 
過度醫療的攻防戰,怎麼打才能贏?
 

文─黃靖萱 謝明玲 攝影─邱劍英 

姜紹青看到朋友的藥單,不禁眉頭皺了起來。 

天氣轉涼,他的朋友只是單純的感冒流鼻水,醫生卻開了九種藥。姜紹青是和信醫院的藥劑師,儘管照顧的是重症的癌症患者,平均每次開藥的品項,不超過三種。 

朋友藥單上必吃的九種藥,有三種是氣管擴張劑。 

「這種用藥太離譜了,」姜紹青指出,這醫生可能是為了討好病人。因為,支氣管一擴張,痰就容易咳出來。 

但吃下三種氣管擴張劑,副作用是心跳會加快,對原本就有心律不整、或心臟病的病人,相當危險。因此,醫生又開了一項降血壓藥,讓心跳變慢,儘管病人根本沒有高血壓。 

在台灣,類似的藥單其實很常見。 

為了爭奪健保資源,同時開拓自費市場,醫院衝「醫療服務量」的做法,造成台灣民眾「三多」—吃藥多、檢查多、開刀多。 

台灣醫療的「三多」風險 
除了醫療支出暴增,也讓台灣民眾處於「過度醫療」的風險中。 

醫療變成商品,醫生被要求衝業績。醫生就像刷條碼機,把一樣樣藥品、檢查、治療,隨著嗶嗶聲,點進病人的病歷。不僅刷掉病人的健康與荷包,也增加了健保的浪費。 

時近中午,台北某大醫學中心的領藥處,等藥的病人找不到座位,塞滿了走道。 

牆上的號碼燈已跳過六百號。一位老伯伯手上的塑膠袋,鼓得滿滿,裡頭塞了七個藥袋。這只是心臟病用藥而已。下午,他還要再拿糖尿病看診的藥。 

台灣人平均一年看十二次病,是美國的三倍。門診有八成會拿藥,一張藥單平均會有三.二種藥,也高過歐美國家的一到兩種。 
但這個數字,遠低於一般人的感受。 

七十六歲的熊先生有糖尿病、心臟病、白內障,和攝護腺肥大。有三十年病史的他,會自己規劃門診,將固定要看的心臟內科、泌尿科、新陳代謝科及眼科,都排在同一天。 

一天四個門診下來,熊先生拿了四張處方箋,以及四大袋的藥。每天他得打兩針胰島素,吞下十一顆藥,還要點多次眼藥水。 
吃這麼多藥,真的能改善熊先生的健康嗎? 

存過期藥的「小藥庫」 
日本頂尖腦外科醫師岡本裕,擔任醫生三十年,寫了《九○%的病自己會好》一書。他提到,吃太多藥,就像做菜放了鹽、糖、醬油後,再多放調味料,不管是整體或個別味道,都嘗不出差別來了。 

而且,同時放好幾種化學物質進入體內,會引起什麼反應?「沒有人試驗過,所以無法預測,」岡本裕說,聽起來就讓人害怕。 
和信藥師姜紹青舉例,有些抗生素如果碰到胃藥(制酸劑),會抵銷藥效。有的藥一起吃,則是會加強毒性或有害。 

例如,心臟病患使用抗凝血劑,如果遇上阿斯匹靈,或抗發炎的止痛藥,血管出血的可能性將提高。 

在台灣,每個慢性病患者,家中都一定有著「小藥庫」,存放每次從醫院拎回來的幾大包藥品。 

有高血壓、胃食道逆流,及攝護腺肥大的黃先生,家裡就有小藥庫。三十公分高,四十公分深的三格抽屜,像個小型保險箱,裡頭各種顏色的藥都有。算一算,有二十種藥物。 

醫生開藥大方,台灣人愛吃藥,被許多人質疑,是台灣成為「洗腎王國」的主因之一。從都市到鄉鎮,到處都看到洗腎中心的招牌。 

美國腎臟資料系統統計,二○○八年,台灣末期腎臟病盛行率與發生率,都是世界第一。國內洗腎診所,更從一九九六到二○○九年,十三年內成長二.六倍。其中,診所洗腎病床數,成長超過八倍。 

另一方面,台灣的藥品浪費,也相當驚人。 

今年初,監察委員黃煌雄和沈美真,訪查了各醫療院所。發現民眾所拿的藥,有四分之一沒有服用。這種浪費,估計每年約三百億台幣,可以供應全台小學生三年的營養午餐。其中尤以腸胃藥最浮濫(見下表)。 

推動過度醫療的三隻手 
扭曲的健保制度,是造成過度醫療的第一隻推手。 

○二年後,健保以總額的大帽子,限制每年付給醫院的總健保費。現在,這塊大餅分成六區,例如北區、中區等。各醫院的門診、檢查、手術、住院總量加總,然後按各院所佔比例分配總額度,形成衝量多銷的競爭。 

台南奇美醫院副院長林宏榮解釋,同區的醫院要競爭同一塊餅,在不知道彼此做了多少醫療診斷的情況下,很容易陷入你贏我輸的「賽局理論」。 

「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永續經營,」林宏榮含蓄地說。「現在的健保制度下,很多醫院在衝量。」 

醫院紛紛結盟,希望享有規模效益。榮總將各地區的榮民醫院吃下來。已經有斗六分院的成大,已與署南醫院和新化分院深度結盟,也曾打算接收新營醫院和北門分院。台大也有竹東、雲林、金山、北護各個分院。更不用說佔了健保十分之一資源的長庚,從北到南都已有分院。 

另一方面,醫院也紛紛往不受健保制約的「自費項目」發展。 

一位長期照顧癌症病人的醫療人員指出,這幾年,癌症治療出現許多自費項目。從標靶藥物、立體定位放射線,到光子刀、咖碼刀,五花八門的新選項,樣樣都很昂貴...(更多內容請見本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芊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